“开车不喝酒,喝酒不开车” 已经成了大多数驾驶人的共识 但是有一种情况 您可能忽略了 而且很容易“中招” 那就是“隔夜酒” 大多数人认为 经过一夜的休息 酒醒自然没事 实则不然 “隔夜酒”仍有可能构成酒驾
什么是“隔夜酒”?
“隔夜酒”,是指某些驾驶人在晚上喝酒,休息一晚上后,以为酒精已经代谢完毕,继续开车,实际上是“人醒了,酒没醒”的状态。 酒精在人体内的代谢速度取决于个体差异及酒精摄入量,人的体质不同,酒精的代谢速度也不同。不仅人与人之间不一样,即便是同一个人,酒精的代谢速度在不同的时间、环境下,也可能发生变化。 因此,时常有驾驶人在当天夜里或凌晨喝酒,第二天自以为酒醒,在酒精没代谢完的状态下开车上路,导致酒驾或醉驾。
酒驾的危害
1.视觉障碍 饮酒后会出现视野模糊、辨色能力下降以及视野范围大大缩小等情况,极易导致事故发生。2.反应迟钝 当发现前方有危险情况时,从视觉感知到采取制动的反应时间,会比没有饮酒的情况要减慢2-3倍,本能反射动作的时间也会延长。3.操控能力降低 饮酒后驾车,因酒精麻醉作用,人的手、脚的触觉较平时降低,往往无法正常控制油门、刹车及方向盘。4.产生错误认知 酒精刺激下,人在兴奋状态中往往会高估自己,对周围人劝告不予理睬,做出不理智的行为。
最后
提醒广大驾驶员 一定要正视“隔夜酒”的危害! 在不能确定身体内的酒精 是否完全消解的情况下, 请一定不要驾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