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那天如果不开门就好了,我老婆也不会死了。”33年前清晨的一串门铃声,改变了励先生一家的命运。励先生夫妇与带着尖刀闯入家中的陌生男子展开激烈搏斗,为了脱身,男子掏出一把刀,胡乱捅刺之后,仓皇逃离……当周边邻居闻声赶来时,励先生受伤倒地,他的妻子已没了呼吸。找到杀害妻子的凶手成为了励先生33年来的愿望。
陌生男子持刀行凶 事情还要从1991年12月9日清晨说起,家住杨浦区的励先生听见有人摁响了门铃。当他开门后,映入眼帘的是一张陌生男子的脸。“你找谁?”回答励先生的是一把尖刀。 听到励先生的呼喊,他的妻子和儿子闻声也上前与男子展开搏斗。搏斗过程中励先生的妻子被尖刀刺中要害后倒地后,再也没有睁开眼睛。男子见状逃离了现场。 “我们接到报警后,第一时间对现场周边进行布控,并开展勘查。”杨浦公安分局刑侦支队副支队长季俊耀说,勘查发现,嫌疑人在现场遗落了一张标有4个三角形记号的上海地图及一包“红塔山”牌香烟。 据此,警方确定了侦查方向并制定侦查计划,一方面,调集警力对周边进行地毯式搜索,在各交通要道布控,查找可疑人员;另一方面,从地图标记的位置入手,走访了百余户人家,寻找习惯抽“红塔山”牌香烟的嫌疑人员,并比对相关痕迹物证。遗憾的是,由于当时侦查条件受限,一直未能锁定犯罪嫌疑人身份。 “我在退休前一定要抓住凶手” “终于找到‘12·9’案件的嫌疑人了,我一定要亲手把他抓回来。”还有1个月就要退休,但一听到案件有了破案的曙光,负责该案多年的老侦查员杨国富主动请缨,要求奔赴一线抓捕嫌疑人,他说这个案子是他的心结,他想在退休前亲自会一会这个藏匿了33年的凶手。 据了解,33年来,专案组办案民警陆续退休、调离,但杨浦警方从未停止对该案的侦查工作。杨浦分局对命案积案落实“一案一专班”要求,不断推进命案积案“一案一档”建设,实现案件信息全部录入、涉案材料全部建档保管并责任到人。通过革新技术对各类物证再检验、再上传、再比对,不放过任何“蛛丝马迹”。 季俊耀告诉记者,今年5月,专案组对该案再次开展全面复盘时,案件迎来了转机,相关痕迹物证成功比中了外省市公安机关录入的嫌疑人姚某。分局立刻组建由刑侦支队牵头,多警种参与的攻坚专案组,赴当地开展核查。在当地民警的配合下,专案组成功将嫌疑人抓获并押解回沪。“但面对讯问,犯罪嫌疑人姚某态度闪躲、百般狡辩,对犯罪事实拒不交代。”季俊耀说。 当年12岁男孩目睹凶案过程 “我见过凶手!”励先生的邻居周某(化名)在沉寂了多年后,道出了心中秘密。为了让犯罪嫌疑人在铁证面前认罪伏法,侦查员们对当年接受过询问的相关证人再次进行走访。 周某说,案发时自己不到13岁。案发当日,他曾听到死者家中传来呼救声,便来到两户共用的天井进行查看,透过窗户他曾看到一男子慌张地逃出。“我当时年纪太小,一直不敢提及此事。”周某告诉侦查员,尽管事情过去了33年,但当时的那一幕始终萦绕在他的脑海。专案组立即安排其进行辨认。“就是他!”在30余张照片中,周某分别指认出了姚某当年的和现在的照片。这一结果有效印证了侦查方向,给侦查员们带来了极大的信心。 与此同时,一路民警多次赴外省多地深入走访了解嫌疑人姚某人生各阶段的生活、工作轨迹等背景要素,进行人物刻画。历经一个多月,累计线下走访158名重点关系人,了解到姚某曾在外省市某禽兔场从事电工工作,尽管案发当年月收入仅四五十元,但日常花销很大,与其收入状况严重不符。
另一路民警则针对案发现场遗留的地图进一步侦查,前往房地产交易中心和上海城市规划建设档案馆调取当年规划平面图,拜访属地派出所退休民警。“我们了解到地图上标记的地点在当年均有冷冻库,且与姚某供职的禽兔厂存在业务往来,据此推测,姚某极有可能是搭乘运输车辆来沪实施作案。”季俊耀说。 在掌握了进一步证据资料后,专案组发起审讯总攻。结合排查走访时获得的大量信息,以“聊天”的形式对姚某青年时期人生经历进行回溯,促使姚某逐步打开心扉。与此同时,专案组通过姚某亲属对其进行正向引导,援助律师开展释法说理,在经过了漫长工作后,姚某的心理防线最终被击破。姚某向警方如实交代了33年前入室抢劫未遂后行凶并潜逃的罪行。
1991年12月8日,28岁的姚某搭乘单位的冷冻车来沪,在南京路一家体育用品商店看上了一双价值300元左右的真皮足球鞋,但远超其每月四五十元的工资购买力。姚某便决定模仿影视剧中的情节,通过抢劫的方式获取不义之财。 因担心街面抢劫容易被抓,姚某便选择了实施入室抢劫。当晚,姚某先搭乘一辆公交车随机前往某居民小区,四处闲逛寻找作案目标。直到次日清晨6时许,姚某在一片漆黑中看到励先生家亮着灯,认为该室内有人能够抢到钱,就决定前往抢劫。目前,姚某已被警方依法刑事拘留。 |